创模节地|山东沂水实施“飞地经济” 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共赢
| 招商动态 |2016-12-29
山东省沂水县位于沂蒙山区腹地,境内70%为山区丘陵,很多乡镇特别是偏远乡镇很难招来项目,错失发展机遇。2010年之后,沂水县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,探索出了一条破解土地制约瓶颈、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“飞地经济”模式。
山东省沂水县实施“飞地经济” 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共赢
所谓“飞地经济”,是通过打破乡镇行政区划限制,将有项目但无落地条件的乡镇作为“飞出地”,以沂水经济开发区作为“飞入地”,使大批工业项目集中落地经济开发区,实现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共赢。
一、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主要做法
(一)高标准规划建设,搭建飞地经济发展承载平台。首先是高标准规划建设,细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。编制园区建设长远发展规划,规划建设了78.6平方公里的滨河项目区、21.2平方公里的庐山项目区、8.9平方公里的城北项目区,形成了一区三园的良好格局。其次是拓展用地空间。深度挖掘园区内农村土地资源潜力,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。最后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。2010年以来,累计投入20亿元用于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。
(二)健全激励机制,搭建飞地经济发展保障平台。首先是实行税收分成激励机制。沂水县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,每年按照项目“飞出地”乡镇与“飞入地”(园区)7:3比例分成税收收入,确保“飞出地”获得大部分财税收益、“飞入地”同时收益。其次是明确“飞出地”和“飞入地”的权利与义务。作为“飞出地”的乡镇对所报项目的真实性负责;作为“飞入地”的沂水经济开发区协助“飞出地”争取上级优惠政策,帮助办理项目建设相关手续,并为“飞出地”创造良好的建设和生产经营环境。最后是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考核力度。沂水县对乡镇地方财政收入、招商引资等指标完成情况及部门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,根据考核结果对乡镇和部门实行奖惩。
(三)积极招引大项目,搭建飞地经济发展产业平台。首先是大幅度提高招商引资考核标准。2010年以来,沂水县每年根据招商引资情况修订考核办法,全面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,将落户开发区项目考核标准由2009年的投资额3000万元提高到目前1亿元。其次是在招商目标上突出招大引强。瞄准世界500强、中国制造业500强等大企业,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、知名品牌企业落户经济开发区。最后是创新招商方式。积极推行专业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,在各乡镇均成立专业招商机构,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。
二、“飞地经济”模式的发展现状
“飞地经济”模式成熟后,大批工业项目从各乡镇集中落地经济开发区,体现出明显的项目集聚、产业集聚、用地集约效应。目前,沂水全县18个乡镇均在开发区建有项目,落户企业已达213家,占开发区全部企业的80%多。2015年,18个乡镇(街道)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超过3500万元。在用地方面,项目集聚减少了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,达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综合效应;从企业来看,园区完善的基础配套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流平台;从招商乡镇来看,丰厚的税收分成机制极大的调动了乡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。
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玻纤复合材料项目就是利用“飞地经济”模式落户的典型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16.8亿元,占地332亩,平均亩均投资强度506万元,亩均税收贡献达到20万元。虽然该项目落户沂水经济开发区,但招引单位确是沂城街道,尽管沂城街道基础设施建设、地理位置比其他乡镇要强很多,但也达不到玻纤复合材料项目的要求。如果该项目落户在沂城街道,首先要进行道路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,不但要投入大量财政资金,而且还要占用很多耕地。借助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该项目落户问题迎刃而解。对于“飞出地”沂城街道减少了对本乡镇耕地的占用,同时避免因企业落户而进行水、电、路、热、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而占用耕地,同时也减少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。作为“飞入地”的沂水经济开发区,通过入园企业的统一配套和项目集聚发展,能实现园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和产业集聚发展效益的目标。
三、沂水实施“飞地经济”成效显著
(一)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。通过高标准规划园区、严格园区用地标准控制、提高供地门槛等措施,大批工业项目集中落地工业园区,大幅度提升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,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得到了较好保障。初步测算,各乡镇街道落户经济开发区的项目,在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聚集方面可节约土地4000余亩。
(二)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。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使各乡镇实现了资源共享,站在一个水平线上开展竞争,有效激发了乡镇争先进位、跨越赶超的动力。各乡镇不比资源比招商,不比基础比干劲,很多过去的穷乡镇通过招引大项目,一两年内跨入强镇行列。
(三)国土管理秩序根本好转。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使工业项目集中落户于工业园区,改变了过去“乡乡点火、村村冒烟”的企业用地方式。集中落户不仅便于国土执法动态巡查,更利于实施批后监管,实现了执法监察工作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出击转变;由后期纠查式向前期预防式转变;由粗放式向精细式、由运动化向常态化转变,有效化解了违法占地难以管理的难题。
(四)生态环境得到切实保护。通过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集中几个园区建企业,集中力量搞好污水处理等配套,其他地方就可以不建、少建企业,不排污或少排污,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一片青山绿水,保持了良好生态。如沂水县大山深处的泉庄镇,将境内仅有的一家手套加工企业搬进了经济开发区,泉庄镇境内没有一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,为集中打造“天上王城、天下泉庄”全域生态乡村旅游区奠定了基础。
(五)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实现了共赢。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使工业园区成为产业集聚区,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工作岗位,促进了人口集聚和服务业发展,带动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,实现了政府、企业和群众的共赢。据统计,沂水经济开发区企业用工已达5万人,主要来自农村,成为助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。目前,沂水县城建成区已达60平方公里,人口40万,城区道路硬化率、自来水覆盖率均达100%,绿化覆盖率40.5%,污水处理率达到90%以上。
编后:应用“飞地经济”模式,首先应建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项目聚集园区,为“飞出地”乡镇项目落户提供平台;其次要制定详实可行的招商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,在项目选择上要制定投资项目评审体系并设置准入门槛,根据产业规划和实际选择落地项目,并实行合理的利益分配。
“飞地经济”模式应用广泛,特别是适用于地理区位条件差,很难招引项目落户地区或者行政区域为自然保护区、风景名胜区等不适宜建设工业项目的地区。